<在线配资>三类内资绕道加杠杆,外资银行投行PB人士揭秘市场新动态在线配资>
三类内资“绕道”加杠杆
一家外资银行投行的PB人士Jason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,目前三种内资正显示出旺盛的加杠杆需求。
所谓PB,英文为Prime Brokerage,直接翻译为主经纪商,是外资投行中为对冲基金提供托管、交易等全套服务的部门。“一般人认为PB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托管费和交易佣金。实际上,融资融券,也就是加杠杆才是PB最赚钱的业务。”Jason告诉记者。最近几个月,由于股市红火,PB的收益也急剧上升,正是对冲基金加杠杆业务为PB部门带来了丰厚收益。
Jason介绍,前来加杠杆的有三类资金,其中来自市场中性策略对冲基金的杠杆需求尤为显著。“这类对冲基金利用多头和空头对冲来规避风险。一般来说,基金的风险较低,相应的收益也较低。为了增强收益,这类基金选择通过PB加杠杆。”Jason说。
据了解,PB作为对冲基金的托管方,对基金的持仓了如指掌。他们会根据基金持仓的风险特征,确定最多提供几倍杠杆。“如果是流动性很好的A股和港股,我们能给的杠杆倍数要高些。但如果是流动性欠佳的债券,我们能给的杠杆倍数就较为有限。”Jason补充说。
为何要将基金的持仓与客户可获杠杆的倍数联系起来?据Jason介绍,一是外资行风险管理的需要;二是因为外资行要将对冲基金持仓的资金拿去抵押获得融资,这也是对冲基金持仓中资产的流动性决定它能在PB那里加到几倍杠杆的原因。
对冲基金加杠杆的费率有多高?Jason说,他们为对冲基金加杠杆采取基准利率(香港同业拆借利率)+浮动部分的收费结构。如3月29日,Hibor一周利率为1.88%。Jason说,其收取的利率在其基础上加几十个基点。也就是说,对冲基金通过PB借7日期的资金,杠杆的成本在1.88%-2.88%之间。
Jason介绍,其服务的客户中不少是内地人在开曼群岛设立的对冲基金。这些对冲基金中,市场中性策略对冲基金最近几个月的杠杆需求明显见长。但是市场中性策略基金不是唯一有杠杆需求的对冲基金,股票多头策略近期的杠杆需求也明显增加。“并不是因为这些对冲基金有了新的玩法,而是因为市场好了,对冲基金增强收益的需求也增加了。”Jason表示,这些对冲基金通过陆股通主要投向A股。
除了上述两种策略的对冲基金,内资还可以通过在海外设立家族办公室的方式返回A股投资。“这部分业务本来外资行中私人银行部做得最多股票什么是杠杆,但是,对于离岸设立家族办公室这类业务,我们比私人银行更专业,更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。”而PB向这些家族办公室提供一揽子服务,也包括加杠杆服务。
“穿上马甲”回A股
内资在海外设立对冲基金、家族办公室之后,钱还是投向A股。从Jason服务的内资客户的实际案例来看,这些资金就大多回到A股,因为他们对A股最熟悉,投资A股胜算最高。
一家新近出海的私募,这样解释出海之后为何还是以A股为主战场:“在内地耕耘多年,我们运作家族资金和客户资金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,即在A股市场缺乏避险工具。如果再遇到2015年、2018年那种市场怎么办?资产管理机构如何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情形?出海之后,我们发现做空或是做套期保值避险变得相对容易。”也就是说,出海只是为了更好地管理风险,并不是全方位地转移战场。
该私募机构进一步解释,到了海外,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。目前大中华区哪个市场的股票具有配置价值?答案是A股。随着2019年前两个月沪指的高歌猛进,部分个股估值修复已经接近完成,但是仍有部分个股具有吸引力。所以三类内资绕道加杠杆,外资银行投行PB人士揭秘市场新动态,这部分内资“穿上马甲”之后,仍然选择返回A股。
全球基金跟踪机构EPFR3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3月28日,注册在美国的中国概念对冲基金(投向中国股票的对冲基金)连续6周实现资金净流入。这意味着,即便北向资金进进出出,周度流入A股的幅度呈现较大波动,但外资中仍有一类对冲基金在持续投资中国。
需要说明的是,香港证监会对对冲基金的杠杆水平并没有特别限制。对冲基金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来决定使用杠杆的情况。即便如此,多家大型机构向记者表示,使用杠杆非常谨慎。惠理集团投资董事中国业务主管余小波说,惠理集团投资A股20多年,选股是业绩的唯一来源,惠理不用杠杆。
香港一家中型对冲基金权益投资主管告诉记者,香港的监管部门对对冲基金的监管较松,胆大的对冲基金,其杠杆可以加到很高,一些投资国债的固定收益型基金杠杆放到7-8倍也不罕见。但一些回撤控制严格的股票多头基金则表示从不用杠杆。
香港券商争相为散户提供孖展业务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在线配资观点